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《求是》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💎🕳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》。
文章強調👶🏼,
隨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推進♞,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。總結新時代10年的實踐經驗,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🔪,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👩🦼➡️,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,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系。
文章指出💋✍🏻,
一是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🙌🏼。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的💂♀️。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🏂🏽,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🧛🏼♀️。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,我們都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🍈。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⛽️,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前提和基礎,自覺把經濟活動🌮、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。通過高水平保護,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、新優勢🥄,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,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,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。
文章指出,
二是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。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👨🦽➡️,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、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、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。要堅持系統觀念🧑🏼🦰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🧙🏻,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❎,同時強化目標協同👎、多汙染物控制協同、部門協同、區域協同🦶🏼、政策協同,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、整體性🤽🏼、協同性🙅🏼♂️🤟🏼。當前,必須保持戰略定力,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。
文章指出👩🦯,
三是正確處理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系。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👗,給大自然休養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🤽♂️,依靠自然的力量恢複生態系統平衡👶🏼。同時,自然恢複的局限和極限👩👦,對人工修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留下了積極作為的廣闊天地🪰。要把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有機統一起來🪧,因地因時制宜😟、分區分類施策👣,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複的最佳解決方案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🧅,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🦏,綜合運用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兩種手段,持之以恒推進生態建設👥🏄♂️。
文章指出✌🏻,
四是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只有人人動手👨🔧、人人盡責👭🧈,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,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、青山常在、綠水長流🐡。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,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。
文章指出,
五是正確處理“雙碳”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,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,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🤦🏼♂️,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。我們承諾的“雙碳”目標是確定不移的↙️,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、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,決不受他人左右。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確保能源安全。優化調整產業結構,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、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⛓。對于傳統行業,要推動工藝、技術👰🏽、裝備升級,實現綠色低碳轉型。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,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面。
文章全文🛥:
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※
習近平
隨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推進,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👳🏿♂️。總結新時代10年的實踐經驗,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🧑🏽🎨☂️,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🏄🏿♂️,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系。
一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。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,是一個世界性難題,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永恒課題。黨的二十大提出,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、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。這表明,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🚵🏿♂️、相得益彰的。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🤸🏿♂️,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。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,我們都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。
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,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前提和基礎📿🚕,自覺把經濟活動、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,在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👨🏽⚕️💁🏼♀️。要通過高水平保護,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、新優勢,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,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🤩🌶、資源消耗低💆🏻♀️、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🔗,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,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😥,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。
二是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。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、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、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⚇。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全局🫑,堅持系統觀念,謀定而後動🦯。要堅持重點攻堅👨🏻🦯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,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提升。同時🫱🏿,要強化目標協同、多汙染物控制協同▫️、部門協同、區域協同⛅️、政策協同🛀🏿,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。要統籌兼顧,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、治標和治本相貫通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。

2023年7月17日至18日,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👩🏻💻。中共中央總書記✌️、國家主席🤛🏽🎪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。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/攝
當前😸,必須保持戰略定力,鍥而不舍、久久為功,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🤲🏻,不獲全勝決不收兵。要突出重點區域、重點領域👨🏼🎓、關鍵環節,迎難而上、接續攻堅👨🏻🦼➡️,以更高標准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。要做足統籌協調的大文章🚯,統籌產業結構調整、汙染治理、生態保護🏋🏿♀️、應對氣候變化,協同推進降碳🧑🏿💻、減汙、擴綠、增長,全方位✌🏼、全地域、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。
三是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的關系🦬。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,有其自身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,具有自我調節、自我淨化、自我恢複的能力。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🧏🏻👨🏼🍳,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,給大自然休養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👵🌬,依靠自然的力量恢複生態系統平衡。這就是我們反複強調堅持以自然恢複為主方針的道理所在。同時,自然恢複的局限和極限👨🔧,對人工修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留下了積極作為的廣闊天地。我們要把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有機統一起來🕶,因地因時制宜、分區分類施策,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複的最佳解決方案。

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🤰🏼,中共中央總書記🗿、國家主席🧕🏻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。這是10日下午,習近平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考察時,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風貌👨🏼。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/攝
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🔥,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✝️💻,綜合運用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兩種手段,持之以恒推進生態建設🚦。對于嚴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🧑🏻🌾,要嚴格推行禁牧休牧、禁伐限伐、禁漁休漁、休耕輪作。對于水土流失、荒漠化🧚🏽♂️、石漠化等生態退化突出問題🏊🏼,要堅持以自然恢複為主、輔以必要的人工修複,宜林則林、宜草則草、宜沙則沙、宜荒則荒🩼。對于生態系統受損嚴重💉、依靠自身難以恢複的區域,則要主動采取科學的人工修複措施,加快生態系統恢複進程。城市特別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🔹,要積極探索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深度融合的新路子🏊🏿♂️,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。
四是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🤾🏼♀️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👩🏻🏭。要發揮這一公共產品的最大效用♕🚠,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、生活之美🚵🏿♀️,防止過度索取、肆意破壞,就要有明確的邊界、嚴格的制度,做到取用有節🚣♂️、行止有度𓀔,這就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🚶🏻♂️。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,用之不覺、失之難存👨⚕️,不僅關系經濟發展質量🧜🏼,而且攸關每個人的生活品質。只有人人動手、人人盡責,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🍤,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、青山常在、綠水長流。
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🍆,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。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法規制度,堅持運用好🔸、鞏固拓展好強力督察、嚴格執法、嚴肅問責等做法和經驗👩🏽⚖️。要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,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,強化執法監管🔹,切實做到明責知責、擔責盡責。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🥏,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真正讓保護者👅、貢獻者得到實惠。要進一步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,用好綠色財稅金融政策,讓經營主體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合理回報➔。要弘揚生態文明理念,培育生態文化,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。
五是“雙碳”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,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🫂,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🥚,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🥏。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,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🧑🔬。我們承諾的“雙碳”目標是確定不移的💞,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、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,決不受他人左右。
實現碳達峰碳中和,等不得也急不得,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,必須堅持穩中求進、逐步實現,決不能搞“碳沖鋒”、“運動式減碳”。要立足國情,堅持先立後破🤵,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🐀,確保能源安全👨❤️👨。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,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,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🖐🏽、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。對于傳統行業🦥,不能簡單當成“低端產業”一退了之🅱️、一關了之🚵🏻🥡,而是要推動工藝👱🏻、技術🦡、裝備升級🕳,實現綠色低碳轉型🤵🏼。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𓀑,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面。
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的一部分。